大明第壹太子

夜星月語

歷史軍事

龍鳳元年,集慶城(今南京)外,數萬大軍旌旗招展,龐大的軍勢猶如黑雲壓城,隨著幾名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壹十壹章 王爵封號

大明第壹太子 by 夜星月語

2023-10-6 22:20

  營陽候的奏章並不長,朱標道是被激起了興致,就起身道書架上查閱記載的資料,朱標原來就見過,只不過那時候忙著其他的事情,就沒有仔細看。
  朱元璋看了壹眼朱標,也沒理會,他的公務太多,基本從早到晚都沒有什麽時間可以浪費。
  終於朱標找到了親軍都尉府記載的東西,至正二十二年,明玉珍受劉楨等人擁立稱帝。國號大夏,以恢復漢族王朝的統治為號召,建元天統,都重慶。
  明玉珍立妻彭氏為皇後,子明升為太子。建立了大夏政權。
  疆域最盛時,東至夷陵,西至雲南中慶,南至播州,北至興元,徹底統治了蜀地,其官制設六卿,分屬地為八道,頒布歷法為先天歷,奉彌勒教為國教,並鑄銅錢流通。
  朱標看著有些皺眉,說實話雖然他們的政局亂了壹些,但是百姓過的還不錯,已經遠離了中原的戰亂,加上蜀地的地理環境,確實是壹塊寶地啊。
  朱標看著口水都要流下來了,如果能盡快拿下就好了,可惜對方並不想投降啊。
  也對,寧為雞頭不當風尾,明家好賴也是正經的開國立廟了,自然不願意到大明來俯首稱臣。
  只不過蜀地天險難破,人心易破,他們的大夏早就有不少人私底下與大明接觸了。
  朱元璋處理了壹會政務就感覺腰酸了,就起身走到朱標身邊看了眼說道:“明夏早就被不行了,他們的官員有不少都已經暗中倒戈了,等今年若是豐收,來年咱就派兵收了蜀地。”
  朱標聽到後點點頭說道:“今年我大明還算風調雨順,想來明年出征小小的打壹場還是可以的,不知父皇打算讓誰統軍。”
  朱元璋雙手叉腰,緩緩扭動著身體說道:“湯和吧,咱用他殺雞儆猴削了他的王位,怎麽也得給他復起的機會,這個功勞就給他吧。”
  朱標了然的點點頭,湯和在此事上做的極為聰明,眼看李善長保不住他,幹脆的認下了罪責,盡心盡力的在沿海打擊倭寇,沒有半點怨言。
  王爵之位是不用想了,但是做個國公還是可以的,其他人也不用著急,爵位是必然要遞減的,但是也不會太低,勛貴相比其他還是更忠誠於國家的,畢竟他們是鐵飯碗,自然要想辦法維護。
  朱元璋仿佛想到什麽看著兒子說道:“咱打算妳大婚那天封妳那幾個年長的弟弟為王,也算讓他們沾沾妳的喜氣。”
  朱標笑著點點頭,冊封皇子為王這是必然的,根本沒有必要在他大婚那天冊封,這無異就是鞏固他的地位。
  朱元璋扭著腰說道:“他們的王號也交給妳吧,明日妳寫好了直接送到禮部。”
  朱標躬身應諾,這也算是朱元璋在考驗他,王號看起來是見小事,但卻也足見壹個人的胸懷,若是朱標薄情壹點,給弟弟封個越、魯、衛、代這些小國的王爵封號,也說得過去。
  不過朱標自然不會那麽做,第壹就是朱元璋最看重血脈子嗣,那怕最愛的是長子,但其他的也是自己的孩子,哪裏就能壹點不愛呢。
  朱標若是封了小國的封號,朱元璋為了維護長子的威嚴也會認下,但難免有些不舒服,咱都準備把天下都交給妳,妳對幾個弟弟怎麽還能如此小氣。
  第二就是這麽多年了,幾個大些的弟弟對朱標事事恭順,朱標又不少鐵石心腸,對自己弟弟也是有些兄弟情分的,自然也不想因為區區封號就跟他們起了間隙。
  朱元璋看了自己長子壹眼就回去處理公務了,相信自己的兒子不會讓他失望。
  等忙完後天色也暗了下來,朱標送了朱元璋壹段後,就轉身回東宮了,走了壹半就看見幾個守在路旁的小太監沖他行禮後就分頭跑去,等朱標回到東宮,裏面就已經準備好了膳食。
  朱標踏進殿內雲錦就捧著溫熱的手帕給他擦手:“爺是想先用膳還是想去沐浴壹下?”
  朱標選擇了沐浴,全身泡在溫暖的熱水之中,大雙兒溫柔的給他的頭發上抹著什麽東西,朱標閉著眼睛思索起今日的事情。
  大小雙兒伺候他沐浴完後,朱標用了壹點膳食就去文華殿起筆書寫起弟弟們的王爵封號了。
  老二朱樉晉王,老三朱棡楚王,老四朱棣齊王,剩下的弟弟年紀都有些小,不用急著這次冊封了,還有就是這三個正好都已經上過戰場,也算有軍功。
  齊晉楚都是春秋五霸之壹的國名,已經是尊貴至極了,剩下的宋已經不太合用了,秦則是有些太過尊貴了,朱標打算留著給自己的長子留著。
  畢竟自己兒子恐怕得當很久的太孫,這出去別人壹叫也不好聽,朱標也算是良心老爹了。
  朱標自從自己親自統過軍後就覺得朱允炆這小子實在是弱雞,大位絕對不能傳給他。
  如果真的可以朱標自然也想從自己孩子中選擇最優秀的壹個,但是嫡長子繼承制壹旦被打破對整個王朝都沒有什麽好的影響,何況朱標才是這個制度的最大收益人。
  朱元璋為什麽早早的就開始不斷鞏固朱標的地位,除了朱標在他心底確實特殊外,就是因為他知道王朝必須要開壹個好頭才行,否則就像唐朝,自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李唐皇室內部的關系就從沒有穩固過。
  甚至可以說從沒有壹個王朝的內部關系可以混亂到這個地步,霸弟之媳,侵其庶母,包養男寵,公媳扒灰這些小事不提,還有李隆基替奪權了父親李旦;李亨奪權父親李隆基;唐憲宗和宦官聯合推翻了父親唐順宗;唐穆宗和宦官陳弘誌聯合殺了父親唐憲宗。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也到了要謀反的地步。
  這些當然不可以全怪在李世民的頭上,也不可能因此否認唐太宗的功績,但是他確實來了壹個很不好的頭。
  就像唐高祖李淵下的那個詛咒壹樣:“汝殺我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如此”
  ……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