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國

莊不周

歷史軍事

初平二年,秋,廬江舒城。 孫策忽然翻身坐起,空洞的眼神瞪著被晨曦照白的窗棱,壹動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533章 疑是故人

策行三國 by 莊不周

2019-5-17 15:01

 幾番溫存之後,麋蘭潰不成軍,伏在孫策胸口不想動彈。她汗出如漿,體香更加濃郁,在孫策鼻端縈繞不去。孫策卻精神抖擻,頗有神足不思睡之意。見麋蘭無再戰之意,孫策伸手取來扔在壹旁的經卷,就著燈光,展卷而讀。
  正如諸葛亮介紹的那樣,這《四十二章經》和《論語》差不多,並沒有系統的介紹佛教經義,粗看起來,就像壹篇去惡勸善的說教文字,大概是抄寫的原因,文辭算不上典雅,還有不少錯別字,生澀不通之處也不少,與孫策熟悉的那種文辭優美的後世佛經相去甚遠。
  由此可見,壹個優秀的翻譯對文化的傳播何其重要。
  “妳怎麽還不睡?”麋蘭努力的睜開眼睛,看了壹眼孫策手中的佛教,嘟囔著,又閉上了眼睛。“夫君,此刻不宜讀經,有不敬之意。”
  “嘿嘿,這有什麽不敬的。”孫策壹邊讀經壹邊說道:“真正的覺悟者是不會在乎這些的,只有半通不通的人才會在乎那些外在的儀禮,唾面自幹可是浮屠的拿手好戲。妳看這壹段……”
  麋蘭擡起雙手,捂著耳朵。“不聽,不聽,我不聽。”
  孫策嘿嘿笑了兩聲,沒有再和麋蘭爭執。他雖然沒讀過《四十二章經》,可是當年附庸風雅,也讀過諸如《金剛經究竟說什麽》之類的普及讀物,也讀過壹些介紹佛教世界觀的書。他不信教,但他不反對佛學,如果以有壹種開放的心態來看待宗教,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有其合理的成份,也都有牽強的地方,區別只在比例多少而已。
  佛教能成為世界性的大宗教,引無數哲人智士折腰,自有其深邃之處。只不過經書雖好,防不住歪嘴的和尚,當佛教成為壹個職業,裏面的汙濁就難以避免了。這也不是佛教獨有的現象,幾乎所有的宗教都如此。儒學推崇聖人,偽君子同樣橫行於世。宗教的目標是超凡入聖,但絕大多數人終究只是凡俗,所謂信教不過是嘴上說說而已,真正以身奉道的人少而又少。
  經文並不長,也就兩千余字,孫策很快讀完。他的感覺和諸葛亮差不多,沒有必要強禁——實際上也不可能——但也不能放縱,不能提供讓佛教大行於世的經濟基礎,對社會也好,對佛教本身也罷,都不是好事。當和尚開公司,禪院要上市,所謂的修行也就成了壹個笑話。
  聽著麋蘭平穩的呼聲,聞著鼻端的清香,孫策的思路出奇的清晰,大有識海空明之意。
  ——
  第二天壹早,孫策找來諸葛亮,詢問他與浮屠道人見面的情況。
  諸葛亮面色疲倦,雙眼通紅,還頂著兩個黑眼圈,壹看就知道熬了夜,甚至可能根本沒睡,洗個冷水澡,讓自己清醒壹下就趕來了。壹見面,還沒說話,他就遞上壹卷厚厚的報告文書。
  “將軍,這是我與浮屠道人見面的摘要。”
  孫策接過摘要擱在手邊,輕輕地拍了拍。“壹夜沒睡?”
  “睡了壹個時辰。”諸葛亮有點不好意思。“關系到軍中將士,不能有絲毫閃失,我想盡快解決這個問題,以免失控。”
  “妳勤於事,敏於行,這當然是優點,但凡事過猶不及,還是當以身體為重。”
  “喏。”雖然挨了批評,諸葛亮還是很開心。
  “他們有什麽具體要求?”
  “浮屠從孝明帝時傳入中原,建白馬以譯經,至今已有百余年,當年帶來的經書尚未譯完。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尊者早已過世,安世高往南方傳法,不知所終,月氏國人支讖繼其事,年老體衰,恐怕也支撐不了太久,白馬寺譯經難以為繼,之前傳布的壹些經籍又因為抄寫訛誤,誤傳誤信者不少,不少人根本不懂浮屠教義的真諦,卻借浮屠之名聚眾斂財,敗壞浮屠名聲,他們來見將軍,想請將軍資助他們譯經,將譯好的經書印行於世,讓世人知道真正的浮屠教義,以免為人所誤。”
  孫策不置可否。他現在手頭很緊,哪有閑錢支持譯經。
  “還有壹件事,正如將軍所言,義戰之說並非浮屠教義,是有壹位漢人提醒點撥,他們才因地制宜,方便行事。”
  “漢人?什麽樣的漢人?叫什麽?”
  “他們也不知道名字,只知道那人大概四五十歲,中等身材,沈默寡言,初平三年春到白馬寺住了壹段時間,常聽寺中道人誦經,後來便落發修行,信了浮屠。”
  “初平三年?”孫策若有所思。
  諸葛亮見狀,連忙問道:“將軍,妳認識此人?”
  “不知道,只是覺得這時間點太巧了。初平二年年末,我與徐榮戰於安眾,僥幸獲勝,但徐榮卻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我壹直覺得他可能還活著,卻又壹直沒有他的消息。如果他在白馬寺出家,時間倒是正好對得上。”
  “那我派畫師去詢問壹番,畫個像,再找認識徐榮的人確認壹下。”
  孫策點點頭。“也好,雖說我們之間沒什麽私仇,但此人用兵老到,天子用人之際,若是知道他的下落,說不定會請他出山,我們總得有所準備,別吃了他的苦頭。”
  諸葛亮連連點頭,立刻去安排。他剛轉身要走,孫策叫住了他。“妳對那些浮屠道人說,我最近有點忙,過兩天清閑了,再與他們細談。”
  諸葛亮應了壹聲,轉身去安排。孫策拿起諸葛亮連夜寫好的報告,看著上面工整的隸書,不禁露出淺笑。諸葛亮是個大才,卻不是壹般人能用得好的,劉備開始是不敢用,後來是不得不用,說白了還是才具不足,胸懷有限。如果有足夠的手段,將元從系、荊襄系、東州系、益州系兼用並蓄,又何至於辛苦了那麽久才三分天下。
  他現在回了老家幽州,能闖出壹番新天地嗎?孫策壹時出神。
  郭武快步走了進來。“將軍,華佗求見。”
  孫策驚醒,很是詫異。華佗救過孫翊,他隨曹昂到浚儀的第壹天,孫堅就親自登門拜謝,又贈送了不少禮物,以示感激之情。雖說孫翊的命不能用錢財來衡量,但這個禮已經到了。華佗作為曹昂的同鄉和堅定支持者,也不可能為他效力,所以最近壹直保持距離,他沒有去拜該華佗,華佗也沒有主動來見他,以免嫌疑。此刻突然主動登門,究竟是什麽意思?
  “請他進來。”孫策想著,起身走到階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