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錢

傲骨鐵心

歷史軍事

乾隆三十七年,北京。
天剛過中午,約摸午時三刻左右,前門外大柵欄有名的韓家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九百六十二章 大清,新的燈塔

大人,得加錢 by 傲骨鐵心

2023-10-15 17:08

  約翰抖動的原因是不知道對面這個中國官員說的什麽。
  因為,他是法國人。
  準確說,是法國東印度公司派來與韃靼帝國朝廷展開貿易談判的代表。
  法國東印度公司是康熙初年法國人柯爾貝爾創建的貿易公司,主要監管法國本土與印度、東非、東印度群島和印度洋其它法屬領土的貿易。
  康熙三十七年,法國東印度公司開始展開與中國的貿易,其商船安菲特利特號到達廣州並壹直航行至揚州,並在這裏覲見了南巡的康熙。
  康熙下旨免除法國商船的稅銀,允許法國商人在廣州設立商館。
  只是中國與西方貿易主要控制在荷蘭人手中,廣東十三行就是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做獨家生意。
  那麽法屬東印度公司想要與中國商人直接貿易顯然侵犯到了荷蘭人的利益,因此長期以來法國商船壹直受到荷蘭人騷擾。
  本國經濟又發生嚴重問題,導致法國東印度公司越發衰落,現在只能充當二道販子從荷蘭人手中吃點殘渣。
  因此聽說韃靼帝國北方的實際掌權人向澳門派來代表,邀請各國商人直接北上到韃靼帝國的心腹之地開展貿易,韃靼帝國的中央政府也願意向各國商船提供武裝保護後,法國東印度公司從中看到可以擺脫荷蘭人陰影的機會,立即派遣約翰率團北上,期望能同韃靼帝國的中央政府開展長期貿易合作,如此必能為已經十分虛弱的公司續壹波命。
  約翰除了帶來法國東印度公司與韃靼帝國開展貿易的誠意外,作為商業代表,也帶來了整整壹船西洋參。
  這東西,價比黃金。
  且只在中國能賣出黃金價。
  由於大清入關後禁止民間在關外采參,而市場對於人參的渴求卻從未降低,在無法獲得遼東人參供應前提下,高麗參和東洋參就大量走私流入中國,價格相當高昂。
  康熙五十七年,法國人第壹次將西洋參運到中國,這種長相和中國人參壹模壹樣的參立即受到中國官紳富戶的青睞,壹致給出好評。
  價格也水漲船高,從早期壹斤1.44兩漲到了如今的每斤155兩。
  也就是大清朝壹品官員法定年薪(不計養廉銀及其它)才堪堪能買壹斤左右。
  約翰雖然聽不懂眼前這位中國年輕官員的話,也不知對方是代表韃靼皇帝還是傳說中的那個掌權人,但還是立即向這位年輕的官員獻上了三棵上等西洋參。
  “諾,妳們看,誰說咱大清和西洋人沒有共同語言的,這不就是麽?”
  賈六當仁不讓的收下見面禮,琢磨這玩意極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花旗參。
  要知道美利堅老表的早期歷史中,花旗參可是扮演重要角色的,價格堪比黃金,是收割中國白銀的壹大利器。
  但是嘛,貿易這東西,是雙方相互的。
  不能因為人家的貨物在中國賣的超級貴就不允許人家賣吧。
  市場供需關系永遠決定商業價值。
  因此賈六笑咪咪的伸出大拇指:“夠的!夠的!”
  可對面的英吉利老表似乎不明白他的意思。
  這讓賈六犯了難,無法溝通如何能深入交流呢。
  要知道為了這次歷史性的會面,賈六甚至還找教士重溫了壹下李雷和韓梅梅,以便能夠與來自大洋彼岸的正米字旗老表們愉快玩耍。
  法國東印度公司代表約翰弄了半天才明白這個“夠的”什麽意思,忙從人群中拉過壹個與他壹同下船的英國商人詹姆,讓他從中翻譯。
  不知道是時代原因,還是賈六的英語太過超前,又或是詹姆可能是英吉利哪個鄉下的來的說話口音太重,所以交流依舊不順暢。
  好比浙江人和廣東人要用各自鄉音交談的話,肯定驢唇不對馬嘴。
  但他們說的都是中國話。
  無奈,賈六只得等待還沒上岸的天津知府朱大文把翻譯帶過來。
  這時,那詹姆卻鼓起勇氣問了壹句:“砍油撕屁克恰尼斯?”
  “唔?”
  賈六激動道:“yes!阿砍撕屁克恰尼斯!”
  接下來的交流就很愉快了,全程中文對話。
  賈六也很快搞明白那個約翰不是英國人,而是法國人,並且代表的是法國東印度公司。
  這個詹姆雖然不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人,但已經從事對華貿易二十年,屬於這個行業的前輩。
  當年那個跑到京師告禦狀的英國人洪任輝還是詹姆的老師。
  越來越多的西洋商人下船了,碼頭上熱鬧非凡。
  陪同的天津巡撫徐績見時機成熟,立即給下屬發去訊息,頓時港口上方響起隆隆禮炮聲,接著事先準備好的鑼鼓隊、腰鼓隊、高蹺隊全部活躍起來。
  “味爾肯,味爾肯大清!”
  “瓷器、絲綢、茶葉、大大的有!”
  說這話時,賈六心裏其實是不好受的,因為除了瓷器、絲綢、茶葉,偌大的大清還能拿出什麽參與國際貿易競爭?
  壹點科技含量都沒有啊。
  等西方各國完成工業革命的初級階段後,中國人賴以為豪的三大件就將成為歷史,地攤貨的存在。
  中國也將成為西洋各國工業成果的傾銷地。
  大筆大筆白銀、黃金外流。
  所以,工業發展刻不容緩。
  等所有商人都下船後,賈六立即叫來天津知府朱大文,讓他帶領商團前往位於海關衙門附近的商業會館。
  是棟三層建築,占地五十畝,計劃中將出租給各國商人用於開設商館。
  朱大文上岸後才知道總督大人已經搖身壹變成為大清的皇帝陛下,那感覺好比被幸福給強暴了幾輪。
  因為,朱知府明白屬於他的春天真正到來了。
  總督大人信重的人同皇帝陛下器重的人,那是有天壤之別的。
  反應過來就要向皇帝陛下匯報此次招商成果,並要向各國商人隆重介紹大清皇帝陛下。
  “這些回頭再說,妳先把人帶去會館安頓,吃好喝好歇壹歇,再帶他們去遊覽壹下我國工商業成果,然後妳跟徐大人還有戶部、海關的人同他們先談,最後朕再跟他們談……記住,這次北洋通商,貿易固然重要,但我大清與各國的交流同樣重要,要師夷長技……”
  說話間,停靠在碼頭的壹百輛考斯特豪華馬車開了過來,將來自異國他鄉的客人們壹壹接上。
  車隊出發那刻,更是鞭炮齊鳴,沿途也盡是歡迎的人群。
  大國特有的氣象。
  來自法國、英國、葡萄牙、比利時、意大利等十七國的商人大開眼界,紛紛感慨現在的韃靼帝國已然不再是那個保守老舊的帝國,而是壹個充滿活力且開放的國度。
  看來這壹次,他們有望在韃靼帝國的北方賺得盆滿缽滿。
  “這次北洋通商,各相關部門壹定要重視,招商同時也要引資,把東西賣給他們的同時,也要把他們的好東西留下……”
  看著遠去的考斯特車隊以及那些在車上無比好奇且新鮮看著外面的西洋商人,賈六的臉上亦是充滿期待。
  其身後港口的燈塔在陽光照射下,也顯得非常高大。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