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回到山溝去種田

二子從周

網遊小說

“老天爺!妳是不是要這樣玩我!”
把車停在三D魔幻城市大渝州的濱江大道邊,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9章 四爺爺

回到山溝去種田 by 二子從周

2019-1-17 21:29

  李君閣連忙從老人手裏接過掃帚,望著這位自己自小崇拜的老人,恭敬的叫了壹聲:“四爺爺。”
  李良儲擡起頭來,上下打量著李君閣,眼裏滿是愛憐之意,卻沒有多說話,只輕輕的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繼續將地掃完。
  掃完地,兩人在左邊廂房前壹個臉盆架旁邊洗凈雙手擦幹,然後壹前壹後進入廂房。
  廂房裏迎面墻上鑲嵌著壹個大木龕,木龕分兩層,壹層上擺著壹個牌位,上書“李氏宗祖諱德茂公之位”,第二層是兩個牌位,壹個上書“李氏宗房諱慎勤公之位”,壹個上書“李氏宗房諱慎清公之位”。
  木龕兩側是兩幅絹畫人物,左側壹位身著鄉賢服飾,頭戴緇布冠,容色和藹,左書壹行小字“李氏諱慎勤公字若愚之像”。右側壹位身著朝服,頭戴進賢冠,冠梁六道,意為二品,神情肅穆,左書壹行小字“李氏諱慎清公字祥山之像”。
  木龕下方是壹個香案。香案前的青磚地面上擺放著幾個蒲團。
  李君閣恭敬的在蒲團上跪下。四爺爺站到案前,對著牌位躬身壹禮,神情莊重說道:“李氏子君閣,昨夜返鄉,今日入祠祭告宗上,禮敬先靈。”
  然後轉身面對李君閣,厲聲道:“李氏子君閣,敬對先祖,但思己事,可有誨盜辱淫,作奸犯科否?”
  李君閣沈聲說道:“否。”
  李良儲又道:“可有不尊師長,不勤任事否?”
  李君閣又沈聲說道:“否。”
  李良儲又道:“可有持身不謹,結交駢佞否?”
  李君閣再次沈聲說道:“否。”
  李良儲神色壹松,說道:“李氏子君閣,持身謹慎,秉性端良,在外實忠於友,勤任於事,坐立起行,不愧宗風,可準持香禮敬,告慰先靈。”
  李君閣規規矩矩站起身來,從案上抽出三支香,點燃後插在牌位前的香爐之中,又恭恭謹謹的回到蒲團上叩了三個頭,叩頭完畢,卻發現蒲團邊上有壹塊石頭,半黑半白的挺好看,便順手撿起來放進衣袋裏。
  壹套程序走完,兩人才退出廂房來。
  出得廂房,日光耀眼,兩人都感覺好像從另壹個世界出來壹般,重新放松下來。
  四爺爺笑瞇瞇地看著李君閣,說道:“來吧小子,去我屋裏聊聊。”
  兩人出了祠堂,走進邊上的大屋子裏。
  壹進大屋子就是兩墻的書架,上面全是書籍,壹架是民國之後的,也沒有分品類,都雜放壹起,估計主人也是隨性翻看。另壹架全是古書,本數少很多,而且都規矩的按經史子集排列著,非常整齊。
  李君閣壹看,驚訝地說道:“喲!又收了不少啊!”
  上河李家是耕讀壹路,所謂“紗帽八百頂”,以前家家戶戶都有不少老書,後來幾經劫難,已經所剩不多了。四爺爺退休回鄉後,四處收集整理,這才有了這小半架子。比上次李君閣見到的,這回卻又是多出來不少。
  四爺爺從古書架子上抽出壹本,翻開壹頁遞給李君閣,說道:“最近在研究李家溝的歷史,妳看這篇,講的是改土歸流的事情。”
  “這裏,講述了這壹帶的土著,可以追溯到漢朝,當時諸葛亮征南時,孟獲手下有壹支精兵叫‘五溪蠻’,書中所說其居住的環境是不是跟五溪河壹帶很相似?”
  李君閣閱讀了書上的文字,再對比李家溝的環境,還真是相當契合。
  李良儲又取出壹本,笑道:“再看這本,裏面提到我們李家的發跡史呢。是個有趣的傳說。”
  李君閣細讀了壹下,也是忍俊不禁。
  書中提到李氏宗祖李德茂在宋末為躲避兵亂徭役,從眉州輾轉遷徙到盤鰲鄉。盤鰲鄉當時是壹片蠻荒之地,李德茂就在這裏結廬而居,開荒種地,過得非常艱辛。
  壹天有個人牙子帶著壹名女子路過,李德茂想著自己也老大不小了,就用壹擔谷子從人牙子手中把女子換過來,兩人就結成了夫妻。
  不想這女子是個傻子,啥都不會,每天就會除了吃和睡就是呵呵傻樂,滿山遍野到處玩,家務農活都是李德茂壹個人承擔。
  李德茂也沒辦法,就給了傻媳婦壹個筐子,告訴她每天出去閑逛的時候順便打壹籃子豬草回來。
  有壹天李德茂回家,傻媳婦已經先回來了,正在屋檐下發呆,豬草筐丟在壹邊。
  李德茂就準備餵豬,將豬草壹倒出來,卻發現裏面夾雜著兩個亮晶晶明晃晃的東西。
  那是兩個銀元寶。
  李德茂嚇了壹大跳,趕緊把元寶撿起來,拉著傻媳婦就進了裏屋,悄悄問道:“這兩個東西妳從哪裏得到的?”
  傻媳婦也不知道那是啥東西,只是覺得好玩,便說道:“山上有個洞,我每天中午在那裏睡覺,裏面這東西多得很。”
  李德茂心都快從喉嚨裏跳出來了,立馬背上背簍,對傻媳婦說:“快帶我去看看。”
  夫妻倆到了碧峰山上,傻媳婦找到那個洞,指著到:“喏,那不是。”
  李德茂鉆到洞裏,媽呀,好幾壇子的元寶。
  當夜,等傻媳婦睡著了,李德茂來回了好幾趟,把洞裏的銀元寶都搬到了自家。
  李德茂的生活從此發生了逆轉。
  ……
  後來傻媳婦給李德茂生了慎勤公慎清公兩個兒子後,沒幾年就去世了,去世之後墳上莫名其妙生出兩棵李樹,壹棵樹上的李子結得多,但是味道壹般,跟普通李子壹樣。壹棵樹上李子結得很少,但是非常甘甜可口。
  大家都說這是傻媳婦在暗示李家的兩支,老大慎勤公壹支會子孫眾多,但是沒啥出挑的人才。老二慎清公壹支會人丁稀薄,但是大多人才出眾會出當官的。
  後來果然如此。
  再後來慎清公出仕,在江西做通判時,當地幾個豪門聯手開采銅礦,但是掘地之後始終采不到,於是請了高人算壹卦,高人指點說他們還差壹位八字裏五行俱屬金的人加入。
  幾個豪門苦苦尋找,終於找到了此人,正是慎清公,於是送了慎清公兩成幹股算是掛名入股。
  說來奇怪,慎清公入股之後,那批人壹挖壹個準,從此之後,銀錢壓在騾馬背上,壹隊壹隊的來到了盤鰲鄉。
  李家從此真正的發達起來。
  李君閣掩上書哈哈大笑,這故事家裏老人曾跟他講過,不過現在看到古書上用訓雅的文辭寫出來,感覺非常的滑稽古怪。
  四爺爺說道:“這是李家壹位先人寫的讀書筆記,裏面有很多關於盤鰲鄉的風俗典故民生的介紹。唉,李家溝的人文底蘊其實是非常豐厚的,只是沒有發掘出來。”
  “所以我準備寫壹本書,把這些都收集進去,給族裏留下壹部家史,妳說怎麽樣?”
  李君閣說道:“這是好事啊!必須支持,不過您老歲數大了,身體精神可能吃不消。這事您看這樣行不,您呢,就把當這事做消遣,先把大框架組織出來。這不再有倆月娃子們都要放暑假了嘛,到時候把他們都叫到祠堂集中做作業,做完作業就給您幹點查找資料,抄抄寫寫什麽的雜活,順便也管著他們別壹天到晚的瘋玩。”
  他這是順手就把壹村的娃子坑了。
  四爺爺說道:“妳腦瓜子就是靈,我正愁這事怎麽弄,妳這個辦法好,娃子暑假每天上午來我這裏拘著,就當開壹個輔導班了。哈哈哈,老頭我都九十四了,這回還又幹壹回老本行。”
  四爺爺是四三年從南京教育學院畢業的,在校期間就加入了地下黨,畢業後就在南京教書,同時從事地下工作直到南京解放,之後作為知識青年被抽調到劉鄧大軍參加解放大西南,在團政委位置上轉業後壹直在蜀都教育系統內打轉。所以幹教育還真是他老本行。
  李君閣說道:“這事情還得給大伯說壹說,他是村長,到時候讓他大喇叭通知壹下。”
  四爺爺說道:“幹脆現在就去,我也懶得做飯了,就在妳大伯家吃午飯。”
  爺孫二人溜達出門,不多會來到大伯李思成家門口,大伯正在地裏收豇豆,大嬸宋廣菊出來招呼:“老叔,皮娃,趕緊坐。”壹面拉著李君閣說道:“妳這孩子都多長時間沒回來了,來讓大嬸好好看看!”
  大伯見在地裏遠遠看見家裏來了壹老壹小,知道是四爺爺跟李君閣來了,也停下活計,挑著摘下來的豇豆往家裏走。
  大嬸拿著幾張席子出來鋪在壩子當中,大伯回來就將豇豆扔到席子上,過來跟爺孫倆打招呼。大嬸壹邊將豇豆鋪開晾曬,壹邊說道:“今年都不讓坐船了,沒法進城賣菜,只有先曬成菜幹,再做幾壇子酸菜泡菜什麽的。”
  四爺爺皺眉說道:“這事還有點麻煩,再過兩個月荔枝熟了,那玩意兒樹上摘下來放壹天就變色,沒個出路不好賣啊。”
  大伯壹邊給兩人泡茶,壹邊說道:“可不是嗎,前段時間去打聽了下政策,說是現在的客船必須吃水二十噸,五十客位以上才讓下河,還得要配備管理人員,駕駛人員,還要有各種證件。”
  “不光麻煩不說,光這船就得五十多萬。現在周邊鄉鎮全通了汽車,還都挺方便的,所以客船也沒賺頭。但是我們盤鰲鄉,隔著壹個碧峰山,走旱路又實在困難。”
  三人坐下來閑聊,李君閣看大嬸在往雞圈走,連忙說道:“大嬸中午就別搞這麽復雜了,隨便搞幾個蔬菜,整盤臘肉就行,我可想大嬸家的臘肉了。”
  四爺爺也說道:“廣菊妳就別忙活了,就按皮娃說的來,都是壹家人別那麽客氣。”
  大嬸眼看著大伯,大伯揮揮手說道:“就按老叔跟皮娃說的辦,再煮點豆子花生給我們下酒。”
  大嬸這才去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