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梟雄

高月

歷史軍事

  這是壹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李世民、竇建德、王世充、李密、蕭銑、張須陀、李靖、蘇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卷二十 長風破浪會有時 第二十九章 聯合施壓

天下梟雄 by 高月

2018-7-2 16:15

  竇軌負手在獨孤府前來回踱步,盡管他極少來獨孤府,但此時他的心思卻不在獨孤家族之上。
  關隴貴族在隋朝建立後便漸漸分成了兩派,壹派是以元家為首,而另壹派是以獨孤家為首,元家倒掉後,竇氏家族又接替了元派的領袖地位,這壹派關隴勢力改稱為竇派,連李淵家族也是屬於竇家的派系。
  但不管是竇派還是獨孤派,在經歷了隋朝兩帝的清洗,尤其是楊廣的屢次打擊後,原本強勢的關隴貴族便漸漸勢弱了。
  只是餓死的駱駝比馬大,關隴貴族勢弱也只是相對從前的權傾天下而言,從前的關隴貴族,無論土地還是產業都遍布天下,但此時他們已經退縮回關隴老巢,但在關隴地區,他們依然有著強大的勢力,幾乎壹半以上的良田都是被關隴貴族占有,各種賺錢的生意也都被他們所壟斷。
  李淵的唐朝之所以能迅速紮根關隴,就是和關隴貴族們的全力支持息息相關,關隴貴族們不僅在道義上支持李淵,還出錢出糧出兵,幫助迅速打造出壹支二十萬的精銳大軍。
  如果沒有楊元慶所建立的新隋,那麽憑借關隴貴族們的所支持,唐軍也能掃平天下,建立壹個強大的王朝,只可惜既生亮、何生瑜,唐朝被隋軍屢屢擊敗,人心潰散,關隴貴族也開始萌生去意。
  竇軌前來拜訪獨孤氏,也是因為他們的利益面臨嚴重威脅。
  盡管竇家也暗中和隋朝有聯系,但唐朝也涉及他們的利益,不到最後關頭竇家不會輕易放棄。
  大門開了,獨孤震快步迎了出來,後面跟著獨孤良,獨孤家族的兩大頭面人物親自出來迎接,令竇軌有些受寵若驚,他連忙躬身行禮,“小侄不敢勞駕世叔親自出迎。”
  獨孤震是獨孤信之子,輩分極高,而且獨孤氏和竇家也互有聯姻,竇軌的姑父就是獨孤震的兄長,稱壹聲叔父也是理所當然。
  獨孤震呵呵笑道:“竇賢侄能親自上門,就是獨孤家的榮幸,讓賢侄久等了,快請進!”
  “世叔請!”
  竇軌又和獨孤良寒暄幾句,便進了府門,來到獨孤府貴客室,三人分賓主落座,竇軌不再寒暄,開門見山道:“小侄今天不請而來,確實是有大事,聖上準備南巡巴蜀,不知世叔怎麽看?”
  獨孤震知道他就是為此事而來,從竇軌的語氣中,聽得出他對這件事的焦慮和心急,獨孤震不由暗暗壹笑,連竇軌這樣的身份,居然也會沈不住氣了嗎?
  “賢侄,實不相瞞,我們剛才也在談論此事,我們認為聖上有點誤判形勢了,或者說他深居宮中,根本就不知道拋出這件事會引發的後果。”
  旁邊獨孤良也微微嘆息壹聲,“自從長安城破後,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整個長安城人人自危,這個時候聖上應該是想法設法穩定民心,提振士氣才對,可偏偏他又提出要南巡,唯恐天下不亂,我真不明白聖上到底是怎麽考慮的,難道非要到大家信心喪盡,他才肯善罷甘休嗎?聽說現在很多朝臣都和隋朝有暗中往來,也難怪別人這樣做,實在是聖上步步失策導致。”
  獨孤家兩名重要人物壹引壹捧,把話題壹步步引向深層,他們是想知道竇家和隋朝達成了什麽默契。
  但竇軌畢竟是當朝相國,他很清楚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能說,自然不會跟著他們的思路陷進去。
  他也嘆了口氣,“我覺得這件事或許是聖上在試探朝臣,他有遷都之意,但又怕激起朝臣的強烈反對,所以才用南巡來試探,如果大家們聽之任之,沒有反對之聲,我擔心他真的就會遷都巴蜀了,那時我們我們該怎麽辦?支持他這麽久,到最後他卻無情將我們拋棄,我的意思是,我們兩派要聯合起來,態度鮮明地反對他南巡。”
  “賢侄的意思是說,由整個關隴貴族聯合反對他南巡嗎?”獨孤震不露聲色問道。
  竇軌鄭重地點了點頭,“我正是此意。”
  ……
  竇軌告辭走了,孤獨震壹直沈思不語,這時獨孤良送走竇軌回來,問道:“家主覺得竇家的態度是不是有點詭異,既然他也在暗中聯系隋朝,為何又如此堅決反對李淵遷都?”
  “我們不是也在反對遷都嗎?”
  獨孤震嘆息壹聲,“畢竟為唐朝付出了這麽多,就這麽遷都了,誰也不甘心啊!”
  “那家主準備怎麽辦?和竇家聯合反對南巡嗎?”
  獨孤震點了點頭,“我覺得確實應該向李淵施壓了,應該讓他明白,關隴貴族不是他可以隨意捏的爛泥。”
  說到這,獨孤震的語氣變得冷酷起來,“就算他要走,也必須把我們的付出還回來。”
  ……
  李淵做夢也想不到,他昨天中午下達了要去巴蜀南巡的旨意,今天壹早便有了回應,這個回應竟是如此地強硬。
  在他眼前的禦案上高高地堆放著三十六本辭呈,這是關隴貴族的三十六名成員集體辭職,包括兩名相國獨孤震和竇軌也在其中,他們以身體欠佳緣故提出了辭去相國之職。
  在隋唐時代,大臣提出辭職也是很正常之事,君王也會挽留壹番,如果實在挽留不了,就賜壹筆錢,準大臣辭職還鄉,然後大家相忘於江湖。
  但三十六名大臣集體辭職,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壹件大事,只能著這是壹種威脅,壹種赤裸裸的威脅。
  李淵盯住眼前這高高壹疊辭呈,眼中閃爍著壹種難以抑制的怒火,他當然知道這三十六名關隴貴族成員為什麽要辭職,無非就是因為昨天自己提出要南巡。
  李淵心中的怒火再也無法抑制,他站起身,手重重壹揮,‘嘩啦!’壹聲,將高高壹疊辭呈全部掃落在地,拔出劍指著辭呈厲聲怒斥,“這哪裏還有半點君臣之綱,分明就是亂臣賊子,居然敢威脅朕,他們是不想活了嗎?”
  旁邊封德彜嚇得連連勸道:“陛下息怒,息怒!”
  李淵氣得臉色鐵青,胸膛劇烈起伏,眼睛死死盯著地上的壹堆辭呈奏疏,他提出南巡不過是壹種試探,如果有反對也是在情理之中,但他想象中的反對應該是百官集體上書,懇求他取消南巡的計劃,這種反對他能接受。
  他卻萬萬沒有想到,關隴貴族壹點面子不給,竟然以集體辭職來威脅自己,這讓他心中憤怒之極。
  但同時,他的內心深處也暗暗生出壹種莫名的惶恐。
  大唐王朝的根基就是關隴貴族,正是因為有關隴貴族的全力支持,大唐才迅速發展壯大,才能和新隋壹起成為正統。
  關隴貴族對唐朝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李淵知道如果遷都巴蜀,必然會導致關隴貴族的不滿,但現在並不是遷都,僅僅只是南巡,便導致了關隴貴族的集體辭職,如此強硬的反擊。
  難道……關隴貴族已經決定拋棄唐朝了嗎?
  這讓李淵的內心如墜寒窟,憤怒已經消失大半,他頹然地坐了下來。
  這時,壹名宦官在門口稟報:“陛下,秦王殿下在宮外求見。”
  李淵壹時沒有反應過來,封德彜在旁邊低聲提醒,“陛下,是秦王殿下。”
  李淵這才壹怔,居然是次子世民來了,李淵雖然壹直惱恨次子世民擅自離京,跑去扶風郡控制軍隊,不過李世民在扶風郡駐軍,也有力地保證了關中西部的安全,這讓李淵心中的九分恨減弱為七分。
  更重要是,李世民畢竟是他的嫡子,讓兒子掌握軍隊也有利於對關隴貴族的壓制,李淵心中的恨又由此減了兩分,變成五分。
  再加上前段時間李世民兩次上書,指出隋軍的戰略是先滅李密,兵壓關內只是造勢,事實證明,李世民說得完全正確,失去了李密這樣壹個對抗隋朝的天然同盟,使李淵心中多少有些懊悔。
  這樣又使得李淵對李世民的恨意再減三分,此時他心中對次子世民只剩下了兩分恨意。
  而關隴貴族以集體辭職來威脅自己,更讓李淵感覺到了親情的重要,他嘆了口氣,對宦官道:“宣他覲見吧!”
  這時封德彜已經將地上的壹堆辭呈收拾起來,放到壹旁,他躬身行壹禮,“陛下,臣就先回避壹下。”
  李淵點點頭,“去吧!順便替朕打聽壹下,其他朝官對朕準備南巡的看法。”
  “微臣告退。”
  封德彜慢慢退了下去,李淵望著旁邊地上的壹堆辭呈,他不由低低嘆息了壹聲……
  封德彜快步走出武德殿,在臺階前正好遇到了匆匆走來的秦王李世民,他急忙行禮道:“秦王殿下,微臣需要提壹個醒。”
  李世民對封德彜沒有什麽好感,但也不討厭,畢竟他是父皇的心腹,不能得罪,李世民便拱拱手,回壹禮問道:“封公需要提醒我什麽”
  封德彜往左右看看,低聲道:“今天關隴貴族集體提出辭呈,令聖上震怒,殿下要當心,千萬不能再觸怒聖上。”
  李世民心中壹嘆,這件事他已聽說了,他不得不說父皇南巡巴蜀的試探就是壹個昏招,在人心惶惶之際,父皇還要再澆冰水,怎麽能不讓關隴貴族寒心。
  “多謝封公提醒,我會小心,不會再觸怒父皇。”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