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寂寞劍客

歷史軍事

我這是在哪?
朱高遠有些茫然的睜開眼睛。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壹顆歪脖子老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十六章 建奴南下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by 寂寞劍客

2023-10-25 22:08

  臨清州以北十余裏,壹支清軍正沿著運河東岸逶迤南下。
  為首武將身材高大,滿臉虬髯,身穿鑲紅邊的明黃棉甲,頭戴壹頂缽胄,盔頂的纓槍足有兩尺高,猩紅色的流蘇在風中微微搖曳,看著頗有些拉風。
  這個武將不是別人,正是建奴鑲黃旗巴牙喇纛章京鰲拜。
  現在的情況跟歷史上略有不同,歷史上協同王鰲永招撫山東的是鑲紅旗,領軍的是固山額真葉臣,可是現在換成了鑲黃旗,領軍主將也成了拜音圖。
  不過動用的兵力數量還是不多,只有鑲黃旗的兩個甲喇以及正黃旗漢軍的十個牛錄,此外還有三千多包衣以及三千明朝降軍。
  總兵力也只有壹萬兩千。
  其中建奴只有三千余人。
  從德州進入山東地界之後便兵分兩路,壹路由鑲黃旗固山額真拜音圖率領經由平原、禹城從陸路直撲山東首府濟南,另壹路則以巴牙喇纛章京鰲拜為主將,正黃旗漢軍固山額真祖澤潤為副將,繼續沿著大運河南下兗州府。
  從這裏可以看出來多爾袞的野心並不大。
  至少這個時候,多爾袞還沒想過壹統華夏。
  要不然,他就不會只是派出壹支不足兩萬人的偏師南下,這完全就是壹種政治投機,看看有沒有便宜可占,有就占壹點,沒有就拉倒。
  用多爾袞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但得壹寸是壹寸,得之壹分是壹分。
  所以鰲拜也就沒什麽緊迫感,只是沿著京杭大運河優哉遊哉南下。
  然而讓鰲拜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壹路上竟然異常順利,兵鋒所向,運河沿岸的故城、武城諸縣都望風而降。
  其實這個時候,取消剃發令的詔令已經傳遍整個北直,也已經傳到緊鄰北直的故城、武城諸縣,各縣官紳百姓聞訊之後便毫不猶豫的歸降了建奴。
  沒有理由頑抗,大明朝都已經爛透了,換個朝廷難道不好嗎?
  所以這壹路上,好幾座縣城望風歸降,而且建奴還受到了當地官紳百姓的隆重歡迎,鰲拜遵照多爾袞的吩咐也沒有進行燒殺擄掠。
  這種情形,就給了鰲拜壹種強烈的錯覺。
  只要大清兵到,東昌府乃至兗州府也會跟著聞風歸降。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心理預期,當夜不收突然傳回消息,說某地的官紳百姓不肯歸降,鰲拜就會格外的暴怒。
  前方驟然響起馬蹄聲。
  隨即壹小隊夜不收疾馳而回。
  為首的正是剛晉升白甲兵不久的雅布蘭,棉甲上還插著壹支箭矢。
  鰲拜見狀壹下蹙緊眉頭,問道:“雅布蘭,怎麽回事?遇到賊兵了?”
  在鰲拜甚至所有建奴的想象中,陜西、山西、山東以及河南都是流賊的地盤,所以雅布蘭遭遇的只能是賊兵。
  至於大明,早已經龜縮到江南。
  然而雅布蘭的回答卻讓鰲拜楞了壹下。
  “回大人,不是賊兵。”雅布蘭道,“是明軍!”
  “什麽,明軍?”鰲拜錯愕的說道,“王鰲永和前明的那些降臣降將不是說,明軍已經龜縮到江南,山東怎麽還會有明軍存在?”
  “末將不清楚。”雅布蘭道,“但真的是明軍。”
  鰲拜略壹沈吟,便派人把祖澤潤還有高第叫到了跟前。
  高第是原山海關總兵,跟著吳三桂壹起降清,降清之後他的壹萬軍隊被多爾袞剔除了空額以及老弱,只剩三千人。
  這次高第也是跟著來了山東。
  說白了,就是來給建奴充當炮灰的。
  “祖澤潤。”鰲拜壹貫就看不起漢人,所以對祖澤潤也是直呼其名,“妳們漢軍旗護著輜重,行動速度太慢,就坐船慢慢跟進吧,我們要先行壹步。”
  祖澤潤不敢攔,只是勸諫道:“大人千萬小心。”
  “管好妳自己。”鰲拜哼壹聲,即打馬揚長而去。
  不到半個時辰,鰲拜便帶著1500多八旗兵,1500多包衣奴才以及3000多降軍趕到臨清城下。
  只見城頭上飄揚的果然是大明朝的日月旗,很好辯認,鰲拜在遼西與明軍打了十多年的仗,對大明的日月旗可是印象深刻。
  鰲拜對高第道:“妳去勸他們投降。”
  高第無奈,只能打馬來到臨清城關之下。
  “敢問城上是哪位大人?”高第拱手道。
  “大明臨清州知州淩駉在此。”城頭上出現壹位頭戴烏紗、身穿青袍的年輕官員,揖了壹揖後反問道,“敢問足下是哪位?”
  高第便吶吶的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好半晌後,高第才道:“大清天兵已至,淩大人何不早降?”
  淩駉哂然:“本官只知關外有建奴,獨不知有所謂的大清,敢問足下大清是何物?”
  高第皺了下眉頭,道:“淩大人若識相,就趕緊舉城納降,否則大清兵驅師攻城,臨清就要玉石俱焚,還望三思。”
  “不必了。”淩駉哂然道。
  “盡管讓建奴放馬過來吧。”
  “臨清城不是他們想打就能打下的。”
  “我大明只有戰死的知州,沒有投降的懦夫。”
  高第無奈,只能回報鰲拜:“大人,城內的明軍不肯投降。”
  “他們這是找死。”鰲拜頓時大怒,“高第妳去搜集木料,準備搭梯子蟻附攻城。”
  “嗻!”高第雖然滿心不願,卻也只能應允,不應允不行,不應允鰲拜真會殺人,這廝對漢人可是極度仇視。
  ……
  與此同時在徐州。
  崇禎已經向堵胤錫講述完了關於黃淮防線的整個戰略構想。
  看著面前的沙盤,堵胤錫也是難掩心中震撼,壹是震撼整個黃淮防線構想的宏偉,二是震撼崇禎的遠見卓識。
  沒想到聖上不僅知兵,而且有如此遠見卓識。
  守住江南半壁有望矣。
  堵胤堵平素自詡也是個有遠見的,但是在黃淮防線構想上,卻不及崇禎看得深遠,尤其是對建奴的威脅認知上存在嚴重不足。
  但讓堵胤錫困惑的是,崇禎為何跟他說這個?
  “因為朕不可能壹直都呆在徐州。”崇禎說道,“在頂住了建奴的第壹波進攻之後,朕就必須趕回南京去籌措糧餉並調集援兵。”
  “要不然絕頂不住建奴的第二波進攻。”
  “建奴的第壹波進攻僅僅只是試探性進攻。”
  “但是第二波次進攻,建奴就壹定會全力以赴。”
  頓了頓,崇禎又說道:“萬壹朕來不及趕回徐州,就得靠妳主持大局。”
  “聖上!”堵胤錫瞬間便感到熱血上湧,同時又有些惶恐,“臣恐擔不起這個重任,是否另外甄選壹位重臣來坐鎮?”
  “不,妳擔得起。”崇禎拍了拍堵胤錫。
  “妳在北新鈔關及長沙知府任人都表現出了卓著的能力。”
  “另外妳也不要有太大壓力,因為朕不會馬上離開徐州。”
  頓了頓,崇禎又道:“而且現階段妳只需要負責屯田事務。”
  堵胤錫聞言頓時間松了口氣,如果只是屯田,那就毫無壓力。
  君臣兩個正說話間,王承恩進來稟報道:“萬歲爺,南京的漕船到了。”
  “南京的漕船到了?”崇禎大喜過望道,“在哪裏?負責押船的是誰?”
  “是新任左都禦史劉宗周老大人。”王承恩恭聲道,“就候在轅門外呢。”
  “左都禦史劉宗周?”崇禎聞言輕輕頷首,心說劉宗周這個理學宗師還是不出所料的被東林黨重新請進了朝堂。
  這是為了給他施加壓力吧?
  當下崇禎壹肅手道:“請他進來吧。”
  不壹會,壹個清瘦老者便被領進來。
  劉宗周已經六十七,已是風燭殘年。
  事實上,劉宗周也是活不了幾年了。
  崇禎沒敢讓他下拜,早早就攙住道:“蕺山先生壹路辛苦了。”
  “老臣不辛苦。”劉宗周擺擺手說道,“只是有壹句肺腑之言不吐不快,聖上乃是壹國之君,而非邊鎮督師,怎可長時間逗留徐州?”
  果然,東林黨擡出劉宗周是為了給他施壓。
  東林黨還是希望他回到南京當個乖乖皇帝。
  其中道理並不復雜,因為有他崇禎在徐州,有許多事情就不太好操作,比如漕運漂沒之事,直接就沒辦法隱瞞。
  所以崇禎並沒有接這個茬。
  崇禎直接問道:“蕺山先生,朕叮囑內閣搜集的虎蹲炮、佛朗機炮以及各式火銃,這次總共送了多少過來?還有戶部給漕運總督衙門的180萬兩銀子可曾給足?剩下的180萬兩銀子都送來徐州了嗎?”
  “有這麽多嗎?”劉宗周聞言便楞了壹下。
  “據老臣所知,解送給漕運總督衙門的銀子只有100萬兩,另外還有80萬兩委托老臣解來徐州供聖上用度。”
  崇禎的臉色瞬間就垮下來。
  360萬兩變成了180萬兩?
  這是漂沈了五成,委實過分了!
  這都什麽時候了,還搞官場潛規則?
  這可是前線邊鎮將士的軍餉,竟也敢漂沒?
  崇禎感到有壹等莫名的怒火正在胸中醞釀。
  難怪有人說大明非亡於天災、流賊或建奴,實亡於漂沒,這話其實也有壹定道理,按這個搞法,再強大的財政也扛不住。
  何況大明財政已然極度枯竭。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