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寂寞劍客

歷史軍事

我這是在哪?
朱高遠有些茫然的睜開眼睛。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壹顆歪脖子老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百二十四章 骨頭都榨出油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by 寂寞劍客

2023-10-25 22:09

  總而言之,銀票推出之後罵娘的人不少。
  但是叫好的人更多,尤其是工場作坊主。
  因為銀根緊縮,市場上沒有足夠的流動性,致使大多數工場主、作坊主都沒有足夠的銀子購買更多原材料,雇傭更多的工人擴大生產,此外上遊供應商以及下遊客戶的貨款也是收不回來,工場作坊的生產運轉受到了嚴重幹擾。
  比如說徐應偉的大舅哥石久可,在黃壇鎮上辦了壹家剿絲作坊、壹家絲織作坊,因為生產的絲綢質地不錯,根本不愁銷路。
  好吧,這跟質地好壞沒有什麽關系。
  而是現在無論大明生產多少絲綢都不愁賣。
  因為有利可圖,石久可想要擴大作坊規模。
  但是要想擴大規模,就需要雇傭更多工人,也需要更多的蠶繭,還需要更多的織機以及繡娘織工,但是要想做成這些事情都需要銀子。
  石久可並不缺銀子,可是銀子都壓在下遊絲綢商手中。
  但是絲綢商的手裏也沒有銀子,噢,不對,絲綢戶頭上有銀子,但是沒有現銀,因為所有的銀子都存入了銀號。
  所以,整個商業運轉就卡住了。
  銀號沒有銀子給絲綢商,絲綢商沒有銀子給絲綢作坊,絲綢作坊沒有銀子給剿絲坊,剿絲坊也沒有銀子給絲商,絲商也沒有銀子償還銀號的貸款。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銀號突然間有了銀子,然後整個商業閉環的運轉立刻就變流暢,大家突然間就都有了銀子,三角債甚至七角八角債都還上了。
  正因為這,銀票得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得到了工商業主的認同。
  甚至就連冒家、錢家以及徐家等大小糧商也是爭相從戶部銀號借銀票買糧,因為從土財主手中借銀子買糧需要付出高額利息,然而戶部銀號的年利息卻低到只有壹錢,這麽低的利息跟市易所發行的債券也是幾乎持平。
  隨著銀票大量進入流通市場,江南的錢荒迎刃而解。
  困擾了江南商票將近壹年的錢荒,終於得到了緩解。
  ……
  江南的錢荒得到了緩解,但是“糧荒”卻並未緩解。
  甚於因為流動性的緩解,使得糧荒變得更加的嚴重。
  到正月月底之時,南直糧商已經吃進將近壹千萬石。
  但是糧價也再壹次上漲,從元宵節時的六兩上漲到了十兩壹石。
  然後二月初二日,也就是龍擡頭的那壹天,皇明時報第四版頭條突然刊載了壹條關於米價的消息:龍顏大怒,聖上決定加大糧食供應。
  錢謙益看到這條消息之後,整個人當場懵掉。
  因為這篇文章說,從年前內務府就壹直從湖廣往南直調糧試圖平抑南直的米價,然而南直糧商壹直暗中作梗,將內務府運來的糧食全部都吃進,致使南直米價仍居高不下,由是驚動了聖上,決定壹口氣從湖廣官庫調糧兩千萬石來南直!
  這篇文章壹發出,南京米價應聲下跌。
  僅僅三天,米價就從十兩暴跌到五錢。
  南京的百姓紛紛拍手稱快。
  感念聖上的恩德。
  ……
  “熬了三個多月,終於結束了。”
  “百姓終於不用再承受高米價。”
  崇禎又問汪平山:“汪卿,賬目呢?”
  汪平山和胡仁之已經捐了內務府員外郎。
  “回聖上,賬目在這。”汪平山趕緊拿出賬本。
  崇禎接過賬本,只是掃了壹眼,就感覺壹個頭兩個大。
  因為汪平山用的還是老式記賬,就是用的漢字,而且豎著記,這樣的賬本崇禎看著就頭大如鬥,內務府現在已經全部改用阿拉伯數字記賬,而且橫著寫。
  當下崇禎又把賬本還給汪平山:“汪卿,還是妳來念給朕聽吧,另外也不用事無具細什麽都說,只要挑重點念給朕聽即可。”
  “臣領旨。”汪平山打開賬本然後說道,“先說湖廣的糧食霸盤。”
  “以每石三錢五分到每石四錢之間購糧壹千九百七十萬石有奇,共計支出銀七百四十八萬六千兩有奇。”
  “之後為了打壓糧價,先後賣出糧食九百萬石有奇,作價每石三錢,共計收入紋銀二百七十萬兩有奇。”
  “借支湖廣糧商壹千五百萬兩。”
  “因糧價暴跌至每石壹錢五分,湖廣糧商付不出本息,只能拿糧商作抵,共計收到糧食七千萬石有奇,共計折銀壹千零五十萬兩。”
  “湖廣糧商仍欠我號四百五十余萬兩未曾償還。”
  “再來說南直的糧食霸盤,我號前後共計往南直販運糧食壹千萬石有奇,作價在每石三兩到五兩之間,共計收入足色銀四千萬兩有奇。”
  “通過皇家銀號、戶部銀號、航運造船銀號借支南直糧商二千萬兩有奇。”
  “因為糧價暴跌至每石五錢,觸發本息保護條款,南直糧商付不出本息,只能拿糧食作抵,共計收到糧食三千萬石有奇,折銀壹千五百萬兩。”
  “債支相抵,南直糧商仍欠五百萬兩有奇未曾償清。”
  “湖廣以及南直之收支相抵,共計收入現銀二十萬兩,糧食壹億石有奇,另外湖廣糧商以及南直糧商仍有九百五十萬兩欠銀未曾償還。”
  念完了最後壹句,汪平山便將賬本輕輕合上。
  “完了?”朱慈炯難以置信的問道,“沒有了?”
  “完了,沒有了。”汪平山道,“所有賬目都在這裏了。”
  朱慈炯吃聲說道:“也就是說,這壹次水利糧食銀號壹兩銀子都沒有花,白白得了二十萬兩外加壹億石糧食?”
  “還有九百五十萬兩未曾收回。”汪平山笑道。
  “哦對,還有九百五十多萬兩欠銀沒有收回來。”朱慈炯難以置信的道,“這事可真是邪門,就是說平空多出來壹千萬兩銀子加壹億石糧食?”
  “這壹千萬兩銀子和壹億石糧食可不是平空多出來的。”崇禎哼聲說道,“而是湖廣及南直的數百家大小糧商身上榨出來的。”
  “這回,湖廣糧商和南直糧商真是骨頭都被榨出油來。”
  頓了頓,汪平山又說道:“不過,這些人也是死有余辜,就是壹群商人,居然敢違抗聖命囤積居奇,他們不死誰死?”
  “汪公,真有壹億石糧食那麽多?”
  朱慈烺也是有些不敢相信,這可是壹億石糧食。
  崇禎十七年以前,大明朝廷每年征收的糧稅也就三千萬石不到,可現在,只是從湖廣及南直就榨出來壹億石,屬實有些嚇人。
  “太子,真有壹億石糧食那麽多。”
  汪平山肅然說道:“其中三千萬石在內務府總倉,兩千萬石在武昌倉庫,另外五千萬石則在常德府、嶽州府及長沙府的官倉,太子若不放心,可隨時派人前去查驗,若是其中短少了壹石糧食,臣願意拿項上人頭賠付。”
  “不不,孤絕無不信任汪公之意。”朱慈烺連忙道。
  “烺兒還有炯兒,現在妳們知道,湖廣熟、天下足,這話不是瞎說了吧?”
  崇禎笑了笑說道:“光靠湖廣壹省養活整個大明上億百姓,那肯定是瞎說,但是養活半個大明卻是綽綽有余。”
  朱慈烺皺眉說道:“可是父皇,以前湖廣也沒這麽多官糧。”
  崇禎道:“以前湖廣只征收每畝三升三合五勺的糧稅,而且各藩名下的莊田都不需要繳納糧稅,自然是征收不到幾石糧食。”
  “可現在湖廣的耕地都分給百姓。”
  “今年湖廣百姓又收獲了兩季糧食。”
  “所以都可以拿出壹半余糧賣給朝廷。”
  “本來,這壹半余糧也就是八千萬石,就會以佃租的形式流入各藩以及地方縉紳的糧倉之中,但是現在卻全部流入了內務府官倉。”
  “噢,原來是這樣。”朱慈烺和朱慈炯這下全明白了。
  朱慈炯更是黑著臉說道:“父皇,這麽說來各地藩王和地方縉紳著實可惡,合著我們大明的糧稅都被他們給侵蝕了?”
  “要不然呢?”崇禎表情冷下來。
  “妳覺得各藩的天量財富是從何而來?”
  直到今天,崇禎都對沙定洲從黔國公府搶走的八百多萬兩紋銀以及價值五千萬兩的奇珍異寶印象深刻,黔國公府尚且如此,宗室藩王就更不用說,這些藩王以及勛貴的財富就是搜刮的民脂民膏,大明朝就是這樣被掏空的。
  除了宗室勛臣,還有惡紳奸商。
  ……
  錢家後花園。
  “老爺,老爺妳千萬不要沖動。”
  “銀子沒有了我們還可以再攢。”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柳如是壹邊快步飛奔,壹邊連聲對著假山頂高聲喊叫。
  在假山頂上,錢謙益在壹顆楊柳樹梢上垂了壹幅白綾,準備要上吊,不過試了幾下發現楊柳樹太細,根本掛不住。
  又壹次上吊失敗之後,柳如是終於趕到。
  “老爺。”柳如是壹把抱住錢謙益,淚水漣漣的說道,“不過就是幾兩碎銀,老爺妳又何必想不開呢。”
  “夫人。”錢謙益長嘆壹聲說,“那可不是幾兩碎銀子,而是壹百萬兩,更是為夫宦遊壹生的全部積蓄哪!”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